查看原文
其他

危机时刻,美国人的存款去哪避险?

千雨2022 财经早餐 2023-06-17
虽说欧美银行危机的噪音正在越变越小,但由其引发的余波依旧散发着余热!

自欧美银行业危机爆发以来,“聪明而敏感”的美国民众上演了一出存款大转移的好戏!让人不禁感叹,不愧是一个经历了无数次危机的国家,美国人民的防风险意识又进化了。

国金证券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,硅谷银行破产风波已经基本平息,但其影响金融条件的强度和持续性是不确定的。

恐慌之下,货币基金又担起了美国人民存款避风港的大任!


  何处是安全的家?
自2022年3月美联储开始加息以来,深受重伤的美国纳斯达克经历了两起三落。

尤其进入今年以来,外界环境变得略显复杂。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迈入重要节点,市场风险变得不可估量的前提下,纳斯达克开启了深蹲模式。资本主义的先富带后富计划不但没有实现,还狠狠收割了一波!

来源:iFinD
看美联储脸色吃饭的股市不给力,硅谷银行、签名银行的倒闭事件又引发了一起无理性的羊群效应。

出于安全考虑,美国民众的存款在大小银行之间来回切换。据21世纪经济报道,危机发酵初期,经历了大规模的存款外流之后,小银行的存款如今明显增多,而此前还获得明显存款流入的前25大银行,却成了存款外流的重灾区。
投资方面,美国的货币基金市场却一片红火!尤其是硅谷银行事件发生后,3月9日开始,大量资金涌入美国货币基金市场。

根据EPFR的数据,3月份已有超过2860亿美元流入美国货币市场基金,成为自Covid-19危机以来流入资金最多的月份。iFinD的统计显示,截至3月29日当周,货币基金总资产达到创纪录的5.2万亿美元。
早在2019年,外媒援引iMoneyNet发布的货币基金报告(Money Fund Report),指出当时出于避险考量,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触及逾九年来最高。
据悉,就在硅谷银行被美国当局接管的前一天,高盛旗下的美国货币基金吸引了52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,增长了13%。

此外,根据iMoneyNet此前发布的数据,摩根大通的基金吸引了近460亿美元,而富达获资金流入近370亿美元。

阶段性受宠
美国投资者基金大转移背后的目的也很简单:当前,货币市场基金在更安全的前提下,还提供了不错的收益率。

尽管自去年3月份以来,美联储已经连续8次加息,将政策利率提高至15年高点。但在原有低基数基础上,美国1年期基准存款利率也只有1.5%左右。

对比之下,货币市场基金通常持有易于买卖的低风险资产,包括短期美国政府债务。
随着利率的上升,这些投资工具的收益率目前处于多年来的最佳水平。《商业周刊中文版》援引EPFR Global的数据,货币市场基金目前大部分收益超过2%,有的甚至在3%、4%或以上。据相关统计,超短期债券基金规模约已有1500亿美元。
美国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各种大额、超短期、低风险的债务产品如银行间隔夜拆借、商业票据等等。

世界范围内,在受到监管的债券基金中,美国债基规模的占比不断上升,2021年底已达到50%;美国货币基金规模占世界货基比重的均值为53%。
从美国历史上来看,货币基金崛起于1971-1982年之间,于经济滞胀、利率市场化等因素,期间货币基金规模占比从8.1%上升至74.1%。
进入1970年代,美国经济出现“滞胀”,股票市场震荡起伏,1975年之前以股票型基金为主的公募基金行业基本停滞不前。
1980年前后,市场利率高企(最高达10%以上),而银行存款利率受限(不超过5%),货币型基金通过投资于债券、短期融资券和大额存单等,可获得市场利率收益,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。

结果上来说,或许是大环境下的自然结果,但货币基金的起落也是政府“有意”调控下的产物。

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,1970年代,美国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受到“Q条例”的约束,而货币基金则能够提供高于存款的利率,在此背景下货币基金规模迅速增加,年均复合增速约200%。

然而,为了缓解存款类金融机构面临的巨大存款流失压力,美国政府着手逐步废除“Q条例”,包括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以及部分类型存款账户取消利率上限等,货币基金的相对优势被削减,此后虽规模持续增加,但占比便一路波动下行,近年来则保持相对稳定。
如果挑选一个能够定量的指标,很大程度上,货币基金受到追捧的时机在于:货币基金收益率与存款利率之间出现高利差之时。
例如1991-1994年间利差下降,货币基金出现持续的资金流出,而1995年后随着利差的再度上行,货基也录得了持续的资金净流入。
【免责声明】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

【延伸阅读】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